教育|特殊教育學生想讓老師知道的10件事

身障生的訴求與希望

文/礙的萬物論編輯室

前言
自閉症作家凱瑞(Kerry Margo)回首成長之路,從被兩所幼稚園退學到轉了三所公立國小,一路與教育體制對抗 ,他歸納出某些學生們心裡想對老師訴說的話。

今日在我們的學校,有一堂特別的課程,

我知道我們的社群裡有很多人,特別是教師們,想知道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生心裡在想些什麼。而回首我的成長之路,從被兩所幼稚園退學到轉了三所公立國小,一路與教育體制對抗,我或許可以歸納出某些學生們心裡想對老師訴說的話。

直到現今,學校裡仍存在著需要更多關注的教育議題,而我要回顧、分享自己的校園經驗。做為不擅口語表達、有自閉症症狀的學生,我想與教師們分享這十件我從經驗中汲取出來的體悟。

但請注意,我並不能代表所有的特殊學生,每一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需求。看完文章後,也很歡迎您思考自己的求學時代,是否也有想對老師訴說的心聲?

以下這十點,給我們尊敬的老師們。

1. 在您們討論我們的障礙情況之前,我們首先是活生生、與您們一樣有喜怒哀樂的人,我們和其他孩子一樣,不應被障別和疾病的標籤定義,應該以我們是什麼人和我們做了什麼事情來定義。

2. 即使我們在不同的領域要面對困難與挑戰,但我們也有自己喜好和專精的事情。請一直記得,儘管我們有不同的障礙,我們仍舊有屬於自己的長處和嗜好。

3 .如果您遇到一個有個別需要的學生,請先別不耐煩,接受您就是遇到一個獨特的人這件事。和世界上所有其他學生一樣,我們都有自己看待世界的視角,請用我們能理解的方式教導我們。(同場加映:劇作|異與同的思考,由《亞瑟不一樣》,領略你的不一樣|礙的萬物論

4. 當我們因為自身的障礙掙扎或遇到困難時,我們不需要同情的眼神或蔑視,請以平常的心態幫我們找到解決的方法。

5. 我們會接受別人的建議,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觀點大大的不同,所以我們必須要在同意他人說法前好好想一想。這樣的時候請再給我們一些時間,我們並非對您視若無睹,只是需要更多時間消化、整理思緒。

圖源:unsplash

6. 每個渴望展現自我的孩子一樣,我們會想要被注意到,我們也希望同學與學校都能學習、理解我們的狀況,並接受我們成為一分子。如果我們一開始看起來害羞的樣子,別當作是我們不想融入團體裡,我們只是比別人更需要點時間適應環境。

7. 不論怎樣,我們都想要被愛。雖然我們當中可能從未想過太多交往或結婚的事,我們在生活中都有想要表達關心的人與事物,也會希望能得到同等的回應。

8. 接受您可能無法知道我們內心所承擔的掙扎,也可能不懂我們有什麼樣的需求,但那沒有關係。收起自責或焦慮,只要用心聆聽我們的需求,我們相信您會是一位好老師。

(同場加映:家庭|你可以不是一百分的父母,但你可以是最幸福的父母

9. 請一直保持著同理心,即使狀況可能會有些失控,那也不是我們希望發生的。雖然我們有時未必能夠對我們關愛的人表達且溝通出我們的感受,但那不表示我們不歡迎您。反過來說,這種我們無法清楚表達思緒或情感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您的幫助。記得我們愛您,即使我們表面上沒講出來。

10. 我們討厭被納入一概而全的身障人士刻板印象中,同時,我們討厭您認為我們只能跟類似症狀的人群待在一塊。我們也可以有權選擇想要的朋友,想進入的交際圈。

我們想要的並非完美教師,我們可以接受老師犯錯、茫然或挫敗,但我們也希望我們有犯錯與學習的機會。

給我們一個機會自由發展,並請協助我們一起找出什麼樣的資源或機制可以幫助我們表現得更好,讓我們不被障礙所限,完整發揮自身的優點。

目前每約二十三個臺灣人就會有一位是身心障礙者,人們需要多了解和關注這二十三分之一的社會成員,我們是「之一」,不是「之外」。

台灣是一個多元社會,就像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狀況、背景與想法,我們也只是有不同的特徵而已,與大家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在成長過程中佔了極大重要性的學校生活中,如果老師能一同引領下一代學著共融與同理,我們可以成就更溫柔與友善的社會。


參考資料:15 Things I’d Like Teachers To Understand About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作者為Kerry Magro,是位有自閉症狀的國際演說家和暢銷作家。

延伸閱讀:

聽障者的校園歧視|不只無障礙,我們還要有真平等
「親愛的學校:我想要的無障礙不是這樣的」
特殊教育|隔離以外的答案?


編譯簡介:哈囉~我是來自台南的力前,一直都在台北求學、目前是一名社企工作者。大學讀數位娛樂與遊戲設計學系,但不熱衷時下的線上遊戲。平日喜歡關注社會議題,也愛聽音樂、查資料、閱讀、和伺候寵物 (有調皮的喵咪當傲嬌室友)。
編輯簡介:杜文慈,卡在跌跌撞撞的菜鳥時期,平日喜歡關注社會議題和文字創作,相信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渺但總能改變些什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More Stories
身為一名聽障者,要使用手語還是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