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脊損基金會|自立之路,有你有我(下部)

參訪脊損基金會

礙的萬物論編輯室 杜文慈

上一部裡我們討論了脊損傷友的日常困難與自立生活,下半部中我們要繼續深入探討,自立生活的路途中,傷友們會經歷哪些就業與租屋上的層層難關。

脊損傷友的求職之路,隱藏了什麼困難?

自立的前提少不了穩定經濟來源,但於傷友來說,社會已經為身障者自立設下就業的嚴峻門檻。關於脊損傷友的職業重建,脊損基金會嘗試過許多不同方法與職種,但在一般商業市場裡競爭時,傷友若無特殊專長難以突圍,因此與企業合作納入身障者職務,是現有較為可行的方式。除了訓練傷友發展工作實力,脊損基金會也持續尋找更為長遠和具競爭力的模式,例如善用傷友在「無障礙」方面累積的經驗與思維、培養成無障礙環境勘查員(為建物、公設進行無障礙審查,可有專案式費用收入),或根據不同人格特質培育為生命教育講師(以自身生命經驗分享給大眾相關觀念)、醫訪員(回院關懷初受傷的傷友,進行串聯整合的服務)等,這些創新服務打破了傳統典型的工作方式,讓傷友能真正發揮所長。

man in grey jacket leaning forward on map,參訪脊損基金會
圖源:unsplash

但脫離基金會,一般的就業市場是如何看待這群傷友?最常發生的未必是直接拒絕,而是因缺乏無障礙職場的觀念,看見身障應徵者就本能地認為公司無法接納、滿足其需求,也認為傷友無法發揮與一般工作者一樣的能力。例如,若無障礙觀念未貫串企業內部,即使面試時第一關主管認為可以協助傷友改造無障礙辦公室,第二關的主管可能就會以企業無力負荷額外改造的理由拒絕,讓面試求職的過程充滿來回拉鋸的挫折。

傷友的需求並非一次的環境改造就能全數滿足,而是綿密分布於諸多生活層面,需要來回溝通來理解彼此需求與共識。「例如廁所、辦公桌間隙等對公司而言是越小越好,但是輪椅的高度和寬度需要一定的迴轉空間,其實只要重整一點空間規劃就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大方便和舒適。」傷友林先生分享求職經歷,也點出多數企業不曾想過的思維,無障礙並非一蹴可幾,唯有跨出第一步雇用身障者,企業才會真正開始思考完整的無障礙設計。至於改造的成本方面,政府每人每年有最高十萬元的職務再設計經費補助,對於企業而言大大降低需負擔的費用,改造花費不該成為不聘僱身障者的理由。(同場加映:就業|雇用我們,企業真的可以表現更好!

person working on blue and white paper on board,參訪脊損基金會
圖源:unsplash

硬體設備令人苦惱之外,脊損傷友同時面對著身障者常見的就業標籤:將障礙與工作能力畫上等號。脊損傷者的思考和溝通能力未受影響,職場上可發揮的潛能與其他求職者一樣,但許多企業主對於身障求職者第一個直覺反應仍是質疑其工作能力,即使有政府單位從中媒合,效果也未必好。傷友林先生說:「我本身算是職業災害,由勞動部重建處介入媒合和職訓,但諮商師未必是身障者,諮詢過程中會感受到無法完整滿足需求。」 

身障就業最核心的仍是正確觀念的深化,政府端存在許多職場服務與相關補助,可以更主動宣傳、告知障礙者能使用的資源;企業端則應明白身障就業不只是為了滿足定額進用的規定,而是對身障員工的適性安排、創造傷友與企業的雙贏局面;對脊損傷友而言,既然生產力與溝通力和一般人無二,只要環境改善就能發揮能力,而不是被迫成為閒置的人力資產。(同場加映:若水【AI數據標註師種子計畫】招募中

身障租屋面面觀:無處容身的族群

脊損傷友的獨立租屋與就業是環環相扣的問題:要有穩定收入才能承租房屋,而有更多的租屋選擇,也讓身障者尋覓工作時相對可以有彈性、有機會到工作機會較多的地區,而不必為住屋問題侷限找工作的地點範圍。一切,都是為了達到自立目的。

「原本家裡是沒電梯的老舊公寓,要出門就得靠家人。」傷友回憶著,但由家人揹著移動越過樓梯等障礙、不僅雙方都容易受傷,傷友的出門時間更是受到限制,影響了整體生活的規劃,「就像門禁一樣,你也不會想要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進出家裡。」

獨立居住不僅有助於生活自主,也較容易藉由與大眾接觸打破偏見、與社會建立起連結。然而對於使用輪椅的脊損族群而言,找到適合的租屋、獲得屋主許可改造房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low angle view of building,參訪脊損基金會
圖源:unsplash

一起來檢視脊損傷友的租屋現況,從自由市場角度看,第一點是脊損夥伴須找尋交通方便、可供改造的住屋,空間大小須在一定坪數以上以便騰出輪椅行徑空間,通常這樣的房屋租金基於交通便利度與空間大小的因素,可能高得讓人難以負荷;第二點是房東或鄰居的意願。站在房東立場思考,房東會憂心身障者出意外造成屋損的機率較高、租金收入較不穩、須另外改裝無障礙設施等因素,再加上一般租屋交易為了避稅不會申報給政府,而身障者須提供正式租賃契約以利申請補助,房東可能因此須多付稅金、或將費用轉嫁給欲租屋的傷友。綜合以上,自由市場上的房東大多對租屋給身障者抱持遲疑的態度。

再來從社會住宅看,根據《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規定,政府新建的公共住宅應保留5%無障礙住宅房型。但無障礙住宅不分障別皆可申請,數量不足以容納脊損夥伴,不僅抽中的機率不高,就算抽到也未必真正符合傷友需求。此外,儘管許多身障者同時也有經濟困難,社會住宅資格將身心障礙者與低收入戶分開,加上嚴格篩選條件,要排隊等到抽中租屋資格,對脊損傷友而言是緩不濟急。

公與私部門市場皆不能滿足脊損傷友的需求,這樣匱乏的居住權困境,除了少數個案之外,鮮有被政府或社會大眾注意的機會。

woman crossing highway during nighttime,參訪脊損基金會
圖源:unsplash

面對身障租屋現況,傷友們能怎麼做?

訪談中被問及給傷友的租屋建議時,受訪傷友淡淡表示:「不要怕被打槍,要接受一個現實是,充滿歧視跟刻板印象的人還是存在著。當然會有不願意的房東,但也會有願意的房東,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嘗試,房子不去看就不會知道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直白的話語也昭顯出身障租屋的險峻與難處:障礙者們面對的不僅僅是一次次被拒絕的挫折,還有最基本的居住權被侵蝕的危機,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房屋,他們究竟該何去何從?

為因應夥伴尋屋與求職的雙重困境,脊損基金會推出了「脊善之家」方案做為代替租屋議題可能的解答,以基金會的單位名義先與房東承租後,篩選出有穩定收入或具備就業意願的傷友。脊損基金會希望以組織的規模與公信力為保證,降低身障者與房東媒合的第一道關卡難度,同時也承諾幫房子和傷友投保,為房東權益增加保障。比起歧視,房東對於身障者租屋的想法可能是更實際的「風險考量」,因此解決房東可能有的疑慮,更有可能成功媒合雙方。

參訪脊損基金會,展現脊損傷友的居住需求
脊善之家的系列介紹,展現不同傷友的租屋經歷與主要訴求。

「脊善之家」模式創建的過程中,脊損基金會也遇到不同挑戰。第一,大眾對於無障礙住宅的需求普遍概念模糊。「所謂無障礙並不只是要有電梯而已,像是太老舊的建物其實無法改造。房屋內部要看進出門的寬度、浴室與走廊的迴轉空間等,房屋外部的無障礙設備,例如斜坡、人行道、大樓中庭設計等都須納入考慮。」而大樓的公共設施法規上需要所有住戶同意才能改造,即使房東願意租賃給基金會,也有可能因社區公設難以通行而放棄。第二,媒合具備一定就業意願、較能穩定支付生活費用的夥伴可以優先登記,但在大環境身障就業狀仍有改善空間的情形下,自立會成為就業與租屋的雙重議題。

目前「脊善之家」模式尚在摸索修調時期,脊損基金會期待更多友善房東出現,設計出實際可運作的模型後,能夠再藉政府之力多加宣廣,解決長久以來無障礙租屋的結構性問題。

參訪脊損基金會,希望有無障礙居所
想要有間無障礙的住所,好讓自己可以輕鬆自在地獨立生活,一直是身障者的夢想。

自立是拿回對人生的主導權

對於脊損傷友而言,自立雖有無數面向,本質就是思考想擁有怎麼樣的生活,在環境、人際網絡與自己之間創造平衡,重新掌握有尊嚴與生活品質的人生。「自己選擇,自己決定,自己負責」不只是口號,更是障礙者由被動轉為主動決定人生樣貌的關鍵。

「行動不便後家人自然會擔心,自己也會覺得好像只能做到這樣。但在自立的過程裡讓自己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身邊照顧者的負擔相對來說也會越來愈少。」 障礙不能抹滅脊損傷友獨立思考、面對困難與做出選擇的能力,他們有夢想與目標、有想貢獻給社會的熱忱,也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為了這一般人可以輕易享有的生活方式,脊損傷友可能得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建立,需要大眾理解、協助和給予機會,來達到自立生活的理想。

參訪脊損基金會,脊損傷友的未來規劃
林姓傷友談及未來規劃,希望能讓更多大眾看見脊損傷友族群的存在,也想讓身心障礙者更大程度地參與社會。

訪談到了尾聲,我們詢問林姓傷友對於未來的規劃或者夢想。他露出靦腆笑意,說道:「內心有很多想法,但最主要的是…我也曾是一個一般人,一般人因為生活圈或周遭環境等,眼中其實很難注意到身心障礙者的存在,因為沒有注意到,不會意識到他們也是社會上的一分子。當我自己成為一個障礙者時,我才看到這社會上有很多很多的身心障礙者,我就開始思考我能為我們這些人做些什麼、想要讓更多人可以看見這個族群的存在,也想讓身心障礙者多走出來參與社會。」

來自脊損傷友的心聲也是無數障礙者的吶喊,不只硬體設備需要無障礙,觀念與思維更應該無障礙,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大眾必須真正意識到障礙者也是社會之中的一份子。在無數與脊損基金會成員一樣的有志者努力下,一般大眾與障礙者的磨合、溝通會持續進行,當大家都能開始正視不同族群的存在與需求,社會才能更有彈性地共融多元、營造所有人都能生存與生活的友善環境。


訪談單位:

財團法人脊髓損傷社會福利基金會

延伸閱讀:

>【參訪脊損基金會|自立之路,有你有我(上部)

>【身障就業面面觀(一)|職務再設計,打造無障礙職場環境!

>【給對職場感到不安的身心障礙者的一封信】】


編輯簡介:杜文慈,卡在跌跌撞撞的菜鳥時期,平日喜歡關注社會議題和文字創作,相信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渺但總能改變些什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More Stories
【隱性障別|你看不見的,不代表不存在】